top of page

2022 終戰的一天

A Day Without War
Online,  2022
Network Participatory Art

2022 《義家藝館》「以藝代戰:關於戰爭的五則寓言」線上展藝術家教師創作計畫

當戰爭或危急來臨,妳/你當下要如何反應?
妳/你認為危急時刻在我們身上留下什麼記憶?
我們的身體,又對危急時刻有什麼回應?

全身1_底.png

我們生長在相對和平的時代,難以想像戰爭的巨大與措手不及。2022年2月,烏俄戰爭爆發,我開始想像一旦戰爭發生了,我要去哪裡?萬一戰爭來臨,我要準備什麼?而危急與匆忙之間,除了必需品,我又會帶上什麼東西,陪伴自己度過戰爭?


第二年回訪「義家藝館」,至三峽榮民之家田野踏查時遇到藍英傑伯伯,伯伯像遊戲中的NPC(Non-Player Character,NPC)般對我們娓娓道來,他在年僅十幾歲便加入戰爭,然而從軍卻是他延續生存的唯一機會。


生理學家曾提出個體面臨危機狀況通常會有迎戰-靜止-逃離(fight-freeze-flight)的本能反應;藍伯伯向我們描述他對戰爭的記憶時,以隨身的木杖展示如何持槍,此刻,戰爭通過藍伯伯的身體如此真實地衝擊我,他的身體述說著歷史,而歷史也在他的身體上顯現;歷史與身體,相互記憶。
 

「終戰的一天」請觀眾依循參與指令,回想人生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危急時刻是戰?是止?還是逃?並記錄下當時的心理狀態及對應的身體姿態,透過連結每個人身體對危急狀態的因應姿態,暗喻戰爭發生時個體的主動與被迫,以此真實反應提醒我們要盡力避免戰爭的發生。

「終戰的一天」計畫網站:https://sites.google.com/gmcc.tnua.edu.tw/a-day-without-war/

/藝術家日誌/

參與《義家藝館》的半年,我通過「藝術家日誌」紀錄過程以及當時生活與之相關的所見、所聞與所想,並從藝術家日誌中,逐漸衍伸形成本次「終戰的一天」創作。

© Copyright LEE I-Chieh

bottom of page